核心观点: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永远是最强有力的武器实盘配资一般不超过多少,价值创造永远是最可持续的策略。真正的竞争比的不只是谁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优惠,还要比谁能为消费市场、商家、从业者创造更大的价值。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
中国外卖行业从五月开始,开启了一轮新的大战,京东、淘宝闪购等新玩家纷纷入局,整个市场的日订单量也从五月初的1亿单左右跃升至约2.5亿单。这场“市场扩容潮”正在重构行业竞争逻辑。在这场争夺新兴消费市场的竞争中,我们有必要冷静思考:什么样的竞争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最有力的竞争手段究竟是什么?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充分的市场竞争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率,最终惠及消费者和社会整体。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误区,将“反内卷”等同于反对竞争,其实不然,“反内卷”的真正含义是反对那些低效率、无创新的同质化竞争。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竞争,而在于如何竞争。
什么样的竞争是恶性的?就外卖而言,恶性竞争就是某平台通过低价竞争,逼退其他平台,获得市场支配地位。届时,消费者也好,商家和骑手也好,选择将大幅减少,从而被迫接受该平台报价,商家佣金、骑手扣费和消费者报价都由该平台决断,实现“赢者通吃”。所以,恶性竞争的最终结局必然是“一赢多输”。在恶性竞争状态下,消费者能获得短期的优惠,但是从长期看,消费者的优惠是不可持续的。
相对于短暂的恶性竞争式的优惠,良性竞争才是消费者期盼的。所谓良性竞争,是在不增加消费者支付负担的前提下,调节平台、商家和骑手三方的分配比例,并通过感知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来挖掘新市场。提高商家利润率和骑手收入,可以有效激励商家和骑手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消费者获得的实惠不仅仅体现在优惠券上,更多体现在服务质量的提升上。而服务质量提升,又反过来鼓励消费者多消费,从而增加平台订单量。良性竞争的目的不是争夺存量订单,而是创造增量订单,做大业务蛋糕。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不应该将所有的价格竞争都视为“恶性竞争”。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中最直接、最有效的竞争方式之一,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无须怀疑。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价格竞争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能够创造长期价值。如果促销的优惠是建立在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服务优化基础上的,那么就是良性竞争的体现。而提高服务质量,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实实在在降低商家佣金和引流成本,努力做大平台的业务蛋糕,更是可持续的良性竞争。
良性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能够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当平台企业将竞争焦点从简单的用户争夺转向服务创新、场景拓展、生态构建时,整个产业链都能从中受益。从政策导向来看,监管的目的在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既不能放任垄断行为损害市场活力,也不会因噎废食地阻止正当、充分的竞争。
新入局者的价值,不仅在于打破既有的外卖市场格局,更在于通过差异化创新为整个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最有力的竞争手段不是简单的平台让利,而是通过创新创造新的价值、满足新的需求、开辟新的市场,搅动整个行业格局,让市场各方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唯有良性竞争,才能创造一个商家活力迸发、消费者自由选择、创新奔涌不息、市场持续繁荣的优质营商环境,才能助力中国提振内需,提高经济质量,在转型升级的新发展阶段阔步前行。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创新永远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价值创造永远是最可持续的策略。真正的竞争比的不只是谁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优惠,还要比谁能为消费市场、商家、从业者创造更大的价值。(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富牛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