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锦言】
核心观点
下半年,财政仍可能在紧平衡态势下运行。对于优化财政政策,提出四点建议:推动公共财政向公共金融转变,做好国有资产经营工作;在内需逐步扩大的同时,继续扩大政府财政支出;规划有效益的政府投资计划,并精选项目避免扩大隐性债务;在中央层面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继续推进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
缪锦春
7月25日,财政部公布2025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
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566亿元,同比下降0.3%。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延续分化。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92915亿元,下降1.2%;非税收入22651亿元,增长3.7%。
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方面,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271亿元,同比增长3.4%。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各级财政部门加快债券资金发行使用,列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资金上半年支出了2.43万亿元,带动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30%。
国民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哺经济。总体而言,上半年受物价低迷和房地产调整的影响,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增速相对偏低,但在盘活存量资源资产、扩大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和提升支出效率等方面表现突出,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下半年,国际经贸形势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仍不明朗,房地产止跌回稳的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地方债化解仍压力重重,提高投资效益的抓手精准性不好把握,提振消费的长期制度建设任重道远,财政仍可能在紧平衡态势下运行。对于优化财政政策,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推动公共财政向公共金融转变,做好国有资产经营工作。加大加快国债发行,特别是建议继续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剩余额度的发行和使用,更好发挥扩投资、促消费的政策效果。下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新增专项债券仍是加力扩投资促消费的关键抓手,剩余额度分别为7450亿元和2.2万亿元。以此破解地方债困境和生产链上的债务循环问题,畅通经济运行,刺激社会融资和释放商业银行信贷活力,增强企业活动热度和企业家信心预期,既而提升政府财政收入。
二是在内需逐步扩大的同时,继续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特别是要对冲关税战可能引发的外需下滑风险,稳定经济增长。建议持续纾困救助外贸等受损行业,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受损行业的融资支持力度,给予适当贴息,并对因外贸冲击的失业群体可按照低保标准给予半年或者一定阶段的直接补贴。
三是规划有效益的政府投资计划,并精选项目避免扩大隐性债务。投资仍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抓手,关键在于找到有效益的投资领域和区域,尤其是要重视投资效益,重视资金来源,并形成法定债务。
四是在中央层面成立“房地产稳定基金”,继续推进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建议先期成立1万亿专项基金用于保交楼、收储存量房和房企存量闲置土地等,缓解房企流动性压力,以坚定不移的决心并释放强烈的信号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此外,建议先期成立1万亿专项基金加快存量隐性债置换工作,并加快城投公司市场化、专业化转型,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划转优质资产、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等方式,增强城投公司的自我造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压降综合融资成本。
(作者系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缪锦春顶级配资平台
富牛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